发布者:发生时间:2023-04-12 15:39
圣召园圃庆圣周,基督复活照吾人
刘保禄
今年我在修院度过了很多个复活节。转眼间,自己来修院近六个年头了。而这里最让我欣喜的,就是隆重的礼仪和浓厚的节日氛围。现在,就请让我带领你回顾复活节带来的感动与思考。
一、圣枝游行,苦难主日
圣枝主日开启了圣周礼仪,颇为隆重。弥撒开始前,修生、修女和教友在教堂前面的广场集合,神父主持了“祝圣圣枝仪式”,随后,圣枝游行开始。游行队伍以吊炉为前导,依次是十字架、执烛、辅祭员、神父以及全体修生修女教友,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圣枝,高唱着圣枝游行曲绕教堂进行隆重的圣枝游行,“贺撒纳”的歌声响彻云霄,重现当年基督荣进圣城的情景。游行队伍井然有序,优美的歌声在空中回荡。最后参加庄重的感恩弥撒圣祭,恭听《吾主耶稣基督受难史》。
伴随我们进入圣周的“双重奥迹”是:为耶稣荣进耶路撒冷而欢呼,以及祂受到的屈辱和穷凶极恶的诬陷。因此,在圣枝礼仪中有两个具有特征的时刻,先是手持棕榈枝游行,然后聆听《路加福音》记述的耶稣基督受难史。因此,我们应在圣神的光照启迪下参与礼仪,谨记祂的苦难的伟大教导乃是生命战胜恶神的楷模;同时,我们要坚持正义,不背信弃义,并且怀着信赖服从天父,击退诱惑与恐惧。圣枝主日是圣周之始,也是我们新生活的开始。我们感谢天主,在以后的每一天都积极生活,活出圣枝主日的精神来。
二、圣体游行,纪念最后晚餐
圣周周四晚上举行了隆重的“主的晚餐”弥撒。信德上,圣体圣事是一个教会内的奥秘。虽然如此,此圣事的力量却具有普世性,主基督藉着圣体圣事不断地走向世界,融入人们的心田。
弥撒礼仪其间,行濯足礼。按若望福音所示,濯足礼具有双重意义:既仿效基督在晚餐厅为宗徒们洗脚,也藉此“服务”行动表达“自我奉献”,再次展现基督之爱。正如濯足时所咏唱的对经:“主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若13:34)故这仪式称为“基督的命令”,诚非偶然。事实上,彼此相爱的命令,要求所有耶稣的门徒均要遵守,无一例外。这爱的新诫命是为教会内一切人,及为所有人,爱是教会至高无上的法律,更是基督临在世界的标记。
弥撒结束后,举行圣体游行,游行的队伍中,无论是信仰虔诚的善男信女,还是古稀之年的耄耋老人,陪伴着主耶稣一路走来,无不感人至深,触动每人心灵的深处。
最后步入地下教堂,明供圣体,大家分组守夜轮流朝拜圣体。朝拜明供圣体实际是我们与基督作精神方面的神交密谈(或俗称神领圣体),这种契合在实领圣体时达到高峰。明供圣体的敬礼是我们遵从主基督的以心神及真理的朝拜主的教导,只有当我们藉着恒久朝拜明供圣体的热情,把耶稣实在堪受的,所渴求的爱与崇敬,献给祂,祂又加倍的偿还给我们,并明认祂是君王的时候,祂才会在自己的国里再度为王。
三、拜苦路,纪念主的苦难圣死
圣周五下午,修院全体神父、修生、修女和众教友共同朝拜苦路仪式,纪念主的苦难圣死。十四处的苦路由7个组轮流负责高举十字架,沿修院环行一周,大家祈祷、唱圣咏、默想、反思。由初期教会开始,基督徒就不断前往圣地朝圣,并在耶路撒冷,从总督府到加尔瓦略山,追寻耶稣当年受难时所走的苦路,跟随耶稣行走,以默想基督为我们的牺牲。苦路敬礼是一种祈祷与善功,在祷告中,信徒重温基督耶稣为了拯救人类的舍己生命救赎大众。每一处都是锥心刺骨的救恩故事,信徒透过思念耶稣受难的恩情,在圣神的引导下激发心灵的革新,并在生活中具体响应。苦路敬礼也是一种纪念。这样的纪念传统,源自耶稣升天后,耶稣的信徒与亲友常常回到祂受难的地方追思慎远。
耶稣的逾越奥迹,包括祂的受难、死亡与复活。所以,“苦路”不止于耶稣的受死,也强调耶稣的复活。死亡是过程,复活是终极。因着祂光荣的复活,带给人类无穷的盼望;因着复活的信仰,而有承载苦难的勇气和毅力。
四、朝拜十字架,主在我们心中永为王
圣周五是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受死的纪念日。在这一天我们守大小斋,以忏悔罪过;下午拜苦路之后,晚上大家参与十字架敬拜礼。
礼仪中,我们重温了《若望福音》的耶稣受难始末。接下来显示十字架,神父把遮盖着的十字架带到祭台前。主礼分三次揭开十字架:第一次揭开上端,第二次揭开右臂,第三次全部揭开。每次揭示,将十字架高高举起,并用一次比一次更高的音调庄严地咏唱“请看十字架,基督藉着它拯救了整个世界”,全体答“请大家前来朝拜”。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每个人都不禁同主进入神圣境地。十字架在整个圣周都被覆盖着。十字架是希望的记号,代表整个世界所有的苦痛都获得正果,所有的挫折都无法让我们与天主分开。更重要的是,十字架是我们最接近天主的地方,是我们可以看见天主的爱和耶稣对我们爱的完全体现之地。
若望把受难的耶稣描述成一个抬头挺胸走进苦难的人。原因在于,那些差役、士兵、总督彼拉多终究无法从他身上剥夺的精神就是他的“向生而死”——即为人类的永生而牺牲自己的豪迈。耶稣告诉他们:“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因为在耶稣身上具有一些这个世界的权势所掌控不了的东西,所以他可以昂首挺胸地步入受难,不必卑躬屈膝或被苦难击碎。这句话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承诺:疾病、不幸、失败都无法将我们完全击倒,因为我们的心中有一些东西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因为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无法在此施展它的权势。此外,那些临到我们身上的痛苦并无法击碎我们,反而让我们更加坚强地对天主的爱保持开放的态度,这份爱在十字架上永远战胜了仇恨。耶稣的荣耀在十字架上得以彰显,让全世界都看见这份属于你自己的爱。
之后,大家开始亲吻十字架。这时候,十字架不再是受苦的工具,而是拯救的记号了。当我们亲吻十字架时,就是在亲吻耶稣的爱,此爱在十字架上显示出来,爱胜过死亡,爱胜过所有的苦难,为了要改变我们。所以,朝拜十字架就是表达出我们的感恩,感谢主耶稣为我们受死,他为我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感谢他自始至终都向我们显示他大能的爱。
五、守夜礼、望复活,基督普照世界之光
圣周六晚上,随着逾越节三日庆典的礼仪进入高峰,修院在宁静祥和中迎来了“望复活弥撒”的守夜礼。
首先,圣堂前祝圣圣火;然后神父持逾越蜡烛隆重步入黑漆漆的礼堂,三次“基督之光”的呼声下,依次燃起辅祭人员及教友的蜡烛,将三日庆典推向高潮;点点烛光,仿佛黎明前的氤氲混沌。朦胧光影中,我们聆听了《创世纪》中的创世故事和亚巴郎蒙召,《出谷纪》中上主对梅瑟和以民的西乃盟约,先知依撒意亚的训诲,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万众期待的默西亚。最后,开亮全堂灯火,一时光芒四射,灯火辉煌,基督新光战胜了死亡,战胜了黑夜,普照人类,因主的复活我们都成了“新人”。逾越五伤蜡安放在中间,随后静听天主圣言,然后高唱“阿肋路亚!”,三次重复,一次次的调高。所有人情不自禁地欢呼、感谢、欢唱、庆祝,一齐涌向心头!
弥撒中,神父分享了告解与复活的联系。《创世纪》中记载原罪的事迹,说明其后果导致人与天主的分离;然后,借着“圣洗圣事”使我们重新成为天主的儿女,修复了这天人间的破裂。可是,我们都承认自己的软弱和不忠,领洗后也多次犯罪。人如果否认这一点,只是他生活在“黑暗”中,看不清楚自己罢了。正因如此,我们便时刻需要天主的宽恕和基督的救赎。耶稣有足够的力量打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重获新生,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
保禄宗徒曾经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格前15:14)。主耶稣的复活不是的基督生平的尾声,而是基督生命的目标、目的和意义。多数人会以十字架作为我们信仰的记号,但其实另一个重要的记号就是“空坟墓”。我们所信的基督,不只来到当时的玛利亚及门徒当中,今天也活在我们中间,如今我们也同那些妇女一样,是基督复活的见证人。
圣父亦指出:“天主照祂的肖像造人(创1:26-28)。”人按天主的肖像受造,表示由于我们相似天主,所以我们可以与天主神交密谈,而且可以自由地响应天主。故此,我们应该善待我们和别人的身体, 不应放纵或轻视它。从灵性上来说,我们在对待一切受造物时应该反映出造物主的美善与仁爱。我们代表着天主,受托于天主为天地万物的守护者,我们要履行天主托付的责任。既然是天主的肖像, 我们和天主有直接的关系,更要侍奉, 爱慕和光荣祂。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性,但我们不是只为了自己而受造。倘若我们从他人身上也能看到这一点,爱基督与爱人便浑然一体了。
在这复活之夜,我们翘首期盼,欢欣踊跃,体恤基督的苦痛,同基督一起死亡,一起复活。
六、坟墓已空,主真复活了,阿肋路亚!
4月9日,在修院举行了隆重的“复活节弥撒”,将复活庆典推向高潮。弥撒中神父的分享引人深思。
“为何在死人中找活人?” 耶稣确实在十字架上死了,也确实被埋在坟墓里,与死人为伴;耶稣也确实复活了,并且显现给玛利亚和门徒。耶稣的复活是出乎妇女们的预料。妇女们一心只想去看耶稣的尸首,带着香膏为他殓葬,根本没有想到耶稣会复活。故此,当她们看见空坟墓,尸体消失了,就为这事困惑不已,她们只想到有人挪去耶稣的尸体,都不会想到耶稣已经复活,在死人中找死人,不足为奇,就好像我们在困苦患难中穷途末路,黔驴技穷。今天这也是许多人未能接受基督耶稣,祂复活了,不再死亡,并且带给所有相信祂的人有复活的永恒生命,实在太难相信接受了!我们是已信主的人,在各样困境中,又是否难以接受那位复活的主,可以在困境中开出路,起死回生呢?面对天使的诘问,请停下奔忙的脚步,请结束在地上的追问,注目思索这一个问题,你就会与死人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妇女们忘记了主的话:“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没有把主的话记在心上。因此,在绝望中找不到希望,在危机中找不到安宁。今天有许多的信徒也是这样。平日里没有好好的谦卑聆听、用心研读、谨守遵行主的话,以至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觉得主好像消失了,不爱护照顾他们了,生命失去了方向,充满了迷思和无助。妇女们经天使的提醒,就“想起耶稣的话来”,她们就成为第一批宣扬这大好信息的人。今天,每一位基督徒因着悔改而“相信”耶稣,耶稣也真实地活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就理当在“死人”中活出基督的生命来。这应当是我们纪念主复活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反省:我们信仰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复活的主耶稣基督。信仰的力量来自何处?来源于耶稣的对我们的更新与重塑。复活的耶稣基督是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之中,不仅仅是信仰的对象,而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历史的耶稣是信心的基础。我们关心历史,并不只简单想知道“过去”而已,更是为了解“现在”,寻得有关“未来”的线索。信仰的耶稣与历史的耶稣不能割裂开来,我们怀着信德聆听圣言,因为耶稣虽然与我们一样生而为人,唯有信心能让我们知道祂和我们有多么不一样。信心在自然与眼见之外。若我们真的希望自己能深信耶稣,并深信祂在世上的言行,我们需要建立的就是真正的信念。
我们生活中应当背负“十字架”,抛下累赘的“包袱”。十字架不是疾病和灾殃,不是忧虑,更不是受奴役,而是为基督作证而弃绝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凡在人前承认我的”,“该弃绝自己”,“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耶稣复活后,脱下了代表死亡的殓布,自由于天地之间,而我们也因此“脱去”旧我,并“穿上”新我。马尔谷福音10:28-31中,耶稣对愿意舍弃一切而追随祂的人许诺了百倍的赏报,“但有许多在先的,要成为在后的;在后的,要成为在先的。”回应圣召亦是如此:我们只有交托一切心思念虑,才能让基督入驻并充满心间。
耶稣召叫了门徒,“他们便立刻抛下网”,“把自己的父亲载伯德和佣工们留在船上,跟随他去了。”(谷1:16-20)我们也应效法门徒,弃绝爱己的本性,抛下过往的束缚,躲避罪恶的阴影;充耳不闻“过去”的引诱,挺身迎接“未来”的呼唤。
福音中,门徒们在信仰上磕磕绊绊,却在“耶利哥的瞎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信德。他坚信耶稣就是天主预许的默西亚,是天主子——人类的救赎者,相信他一定能够赐给他光明。因此,他看见了耶稣,看到了光明,正如耶稣对多默宗徒所说的:“没有看见而相信的人,才是有福的”(若20:29)。我们虽然双眼明亮,但有时对基督视而不见,故意闭上心灵之眼,拒绝天主的恩宠,去追求人间虚妄的权力和幸福,而最终只会被生命之重所压垮。由此,我们应当看到宗徒们是如何争执在天国中谁最大,而这与耶利哥的瞎子“跳起来”,走向耶稣,最后跟随耶稣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有人抱着“出人头地”“争高位”的想法去工作生活,借天主的名义实现一己私利,“以为虔敬是获利之源”。真正的门徒应当效法耶利哥的瞎子。
由此,我们不禁思索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基督的自由与政治或经济的自由不一样,圣经告诉我们从属灵上讲,没有人是自由的。在罗马书6章中,保罗解释说,我们都是奴仆。我们要么是“罪恶的奴隶”,要么是“正义的奴仆”。前者不能从罪恶中解脱出来,不过一旦我们通过十字架从罪的刑罚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变成了另一种奴仆:完全属于天主,生活在喜乐、和平、自由中的“奴隶”;我们不是被祂雇佣的,因为我们属于他。
为什么觉得被束缚?一方面,我们经常反抗主人,拒绝顺服,而且坚持旧我的沉重枷锁。罪恶曾将我们捆绑到撒旦面前称他为主人。新的本性仍活在旧的肉体上,我们仍被罪恶所吸引;刚摆脱罪恶的禁锢,又戴上锁链。我们在天主面前要向乞丐、瞎子、瘸子一般,完全依赖祂。
意识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应立刻行动,马上出发,追随主路。复活的耶稣已经走出墓穴,而门徒却瑟缩在密不透风的屋内,只有上路的人才能与主相遇。要想追随主路,必须依靠圣言生存,因为“你的语言是我步履前的灵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咏1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