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首页>神学探讨>刍议民主化视角下的堂区管理
神学探讨
刍议民主化视角下的堂区管理

发布者:神哲学院1发生时间:2015-12-16 14:20

刍议民主化视角下的堂区管理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

李树兴

  关于民主概念的来源,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但是,“一直到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才得到了真正发育的机会,从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实现了从观念向制度、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然而,就民主的一些内容与形式,如团体成员权力的民主、团体的形态民主,以及为贯彻民主而采用的选举、协商、表达等方法与形式等,这些内容对基督徒团体而言,早在宗徒时代就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如宗徒们以拈阄的方式将玛弟亚选为耶稣门徒,而不是由个人意志决定此项人事安排。(参阅,宗1:15-26) 同样,初期教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七位执事。当时,十二宗徒为能专务祈祷与证道,便对众教友说:“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检定七位有好声望,且充满圣神和智慧的人,派他们管这要务。”(宗6:3)初期教会的这些民主管理形式,由此可见一斑。

  此后,天主教在不同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过程中,虽然逐渐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并在很长的时期内保持了“金字塔”型的教会管理模式,但是,当19世纪末,教会发现自身的保守“对现实世界已提供不了什么希望”时(法国神学家贡加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决定亲自主持召开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倡导要“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我们的教会” 。梵二会议给天主教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使教会紧紧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教宗用“打开窗户”来比喻“梵二会议”的召开,使教会树立起了勇于改变、开放的新形象。

  的确,自“梵二”以来,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教会发展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变化是明显的,而这种变化也是“梵二会议”所期待的。如,按照“梵二会议”精神,各地教会开始注重参与和开展为全人类、全社会的服务性工作;又如,“梵二”后,地方教会及主教因被赋予更多的尊重和更大的自主权,逐渐改变了因教阶森严而形成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同心圆”的管理模式 ;此外,“梵二大公会议”对每一位基督徒提出了先知、君王与司祭的使命,使各地教友较以往任何时期更多地参与传教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梵二会议文献所说的:“教友从事传教事业,源出教友使命的本身,在教会里无时可缺。” “我们的时代……, 不仅扩大了教友从事传教的事业的领域——大部分工作只有教友可以做——而且也激起了新的问题,要求他们有重大的责任感和热忱。”

  显而易见,“梵二会议”强调教会团体的“服务性”,在于促进教会更多地参与社会的活动;她给予地方教会更多地“自主性”,在于促使教会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并赋予教友同样的先知、君王与司祭的使命,在于要求教友更多地担当起福传的重任。中国教会对于“梵二会议”的这些精神理当作出积极的回应。

  诚然,鉴于各地区、各时代、各民族的情况各不相同,教会应以何种适宜的方法使我们的教会得到最大的发展?这就需要教会与教友团体通过不断地学习梵二文献,正确地理解她的精神,使我们能够比较清晰了解我们教会所处的环境,为能更好地传播福音,以最适合本地教会发展的方法开展我们堂区管理工作,充分调动起每位教友的传教使命,而相称于“同心圆”的民主办教形式,即以民主的方法对教区和堂区进行管理,无疑是当今最适合中国教会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同时,这也是中国教会对“梵二会议”作出的最好回应。

  那么,我们对堂区工作究竟该如何去开展民主管理呢?常言道:“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者,制度也,是用来规范我们良好行为的准则,也是良好秩序的保障,更是我们有效开展工作的保证。因此,在开展民主办教的过程中,建立与健全民主管理规章制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中国天主教教区管理制度》第五十三条主任司铎的牧灵职责中,对主任司铎也作出了如下的规定,即:“按照民主办教的原则,与其他司铎及平信徒合作,以善尽牧人职责。”

  依据《中国天主教教区管理制度》第五十三条,并根据目前堂区事务管理的具体情况,我认为,以上条款应体现在以下几个具体的环节中,换言之,这些环节是我们民主办教的关键点,概括起来有4点:1、堂区重大事务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制度;2、神父和教友在决策实施中的督查机制;3、督查情况在堂区的通报制度;4、决策实施与督查过程中的对话机制,其中包括神父与教友对合理化建议的立案制等,这些是民主办教、堂区民主管理比较重要的内容。

   一、堂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

  可以说,民主办教的关键,首先在于建立堂区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制度。所谓重大事务,是指堂区管理方面的事务。曾经读到一篇文章,对教会是否可以进行民主决策提出疑问。作者例举了圣经中记载的召开“耶路撒冷会议”,其中有保禄说……,又有雅各伯提议……,最后是:“圣神和我们决定不再加给你们什么重担……”,文章认为:“耶路撒冷会议”的决议并非是通过举手表决作出的决定,而只是由二、三个宗徒作出的决定。这里,我们暂且不说作者忽略了宗徒们作出这个被称之为“宗座第一道通谕”时,充分开展讨论这一事实,而且,其所举的例子,本质上是初期教会的一次神学意义上的讨论和决议,不属于本文所说的教会管理事务上的民主决策。

  就堂区重大管理事务在决策过程中,应当与所在堂区的神父教友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让神父和教友最大限度地参与决策,使他们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堂区相关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的使决策内容,决策目标,决策方式符合大家的意愿,使决策的结果符合并顺应广大神长教友的心愿。使堂区的各项工作最终能够实现为广大的教友服务好、为我们的教会服务好、为使教会事业发展好、更是为了使福音传播好。由此可见,我们所以要提倡对堂区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教会,宣传福音。

  当然民主决策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这需要我们在民主办教过程中去逐步完善。

二、堂区(教区)事务决策实施中的督查机制

  在开展堂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形成一个神父、教友与决策者之间的制约机制,这就是决策实施的督查机制。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 。”在这里说权利导向腐败是否言重,我们可以商榷。但是,我们所以要在落实重大事务民主决策过程中建立这么一个民主督查机制,主要是为了能够确保相关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不要发生明显的偏差,使决策最终能够达到符合必须的目标和任务。

  事实上,在我们团体中,无论是决策者也好,还是堂区、教区的神父、教友也好,大家的目标都是把教会办好,把福音宣传好,所以,我们的督查机制是建立在一致的目标与利益基础上的,实施督查与督查决策内容的进展情况,其最终目标都是希望我们所做的工作,能够达到决策时所需要有效结果。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如果其中任何一方,或者其中任何一个人做了有损团体利益的事情,那么,作为督查者,或者决策者就应当对此作出及时的指出,以便尽快地更证错误,中止不恰当的行为。所以,决策实施中的督查机制,是我们决策民主目标的有效实施的保障,也是民主办教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机制。

三、建立堂区(教区)重要事务的通报制

  在开展堂区(教区)民主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就堂区一些重要事务开展情况建立通报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神父、教友及时了解堂区目前主要在做些什么工作,它的实施与进展情况如何,在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大家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的方法,促使大家最大可能地参与堂区民主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这样的通报制,能够使堂区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得到确切落实,虽然我们有些地区的堂口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尝试,但如果我们不能将此形成一种制度,则比较容易流于形式,或者昙花一现。这种民主化的管理方法,其实也表达了对教友的一种信任,它可以使教友产生一份“圣堂是我家”的亲近感与责任感,促使教友把堂区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来关心,这也是我们开展民主办教的目的之一,即:使神父和教友对堂区(教区)事务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不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进行相关通报时,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实事求是,既报喜也报忧,不要避重就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堂区民主管理的精神。

四、形成堂区(教区)管理中的对话机制

  所谓对话,就是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在神父、教友参与堂区民主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建立、形成相关工作的对话机制。这样做,可以增加神父、教友参加民主管理的意识,与堂区事务决策者之间通过沟通,对话而加强彼此的感情联系。建立起这样交流、对话制度,除了可以经常保持的感情联络外,更可以使堂区(教区)事务的决策者们,在这一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服务意识,树立起“众人之仆”形像。圣经上耶稣这样说的:“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就当作众人的奴仆。”(谷10:43-44)作为堂区事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经常和大家进行沟通,开展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带动起教区工作的蓬勃开展,值得我们去这样做的。

  此外,在建立起对话机制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大家可能产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立案制,就神父、教友们的一些合理化建议进行立案。通过对合理化建议的立案,可敦促这些对教会发展有益的思想、工作和方法得到具体落实。这样做,既体现了我们民主办教的能力,也表达了我们教会的各项工作是在广大神长、教友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是大家一起不断努力,向前推进的结果。同时,通过这样一种民主办教的形式,可以使我们的教会工作更接地气,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相适宜,更有益于天主教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们教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如何利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来促进我们教会的自身发展,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友认真思考。教会的未来,既要我们重发展,也要我们重建设,建设是发展的基础。在民主办教的视角下,堂区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关键。同时,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合理性。当然,对每一项制度的制订,我们都要有相应的程序,通过制度提出、草案形成、制度通过与执行等规则来约束,以避免出现制度“立得快、废得快”的现象。

  堂区的民主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工作,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它给教会发展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正如梵二文献所体现出来的教会革新精神,实在是“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我们的教会”的最强驱动力。所以,按照梵二文献的这些精神,对堂区开展民主化管理,不失为使我们教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有效方法。其二,随着各地区圣召逐年下降的趋势等因素,未来教会的发展,更需要有一批在宗教造诣、政治素养、神学灵修、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成熟的教友参与到教会的管理事务中去。对此,梵二会议在其文献中,很有预见性地阐述了教友在教会福传事业中的角色,并赋予了教友与神职人员同样的先知、君王与司祭的使命,要求教友更多地担当起福传的重任,民主办教的形式给予了教友担当起先知、君王与司祭这“三重使命”的最大空间,符合梵二文献所表达的精神,适应教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其三、在开展堂区管理民主化建设过程中,随着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执行,可以使我们堂区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样,教友在参与堂区管理的过程中,个人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同步提高,而教友综合能力的提高,必会带来教会福传事业的蓬勃发展。所以,民主办教是我们教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天主教会福传事业不断得到发展的需要。

点击数: